近日,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结束访朝时的一句话震动国际:“朝鲜提出倡议,俄方没有理由拒绝这种团结。”次日,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立刻宣布“无条件支持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行动”。这两则声明像按下开关,把两国原本遮遮掩掩的军事合作彻底推到了阳光下。而在这场交易中,朝鲜押上的筹码让世界咋舌:超过1200万发炮弹源源不断运往俄罗斯,装满2.8万个集装箱的火车日夜不停开往边境;更关键的是,朝鲜还要再派3万名士兵奔赴乌克兰战场,加上去年底首批1.1万人,总数将突破4万——比整个欧洲支援乌克兰的兵力加起来还多。
这些炮弹对俄罗斯有多重要?看看战场就明白了。俄军现在每天在乌克兰要打掉5万发炮弹,按这速度,朝鲜的弹药能撑足8个月;即便节奏放缓,也够用上两三年。而朝鲜士兵正被派往最危险的地方:第一批1.1万人里,已有4000人阵亡在顿涅茨克和苏梅战场,阵亡率超过36%,远高于俄军平均水平。新来的部队则被编入俄军作战序列,八千人学防空导弹操作,两千人练电子对抗,剩下的培训无人机和导弹技术。用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的话说,这些士兵“展现出了英雄主义精神”,尤其在库尔斯克地区的夜袭雷区、强攻村庄等行动中。
但朝鲜的支援绝非免费午餐。俄罗斯为此支付三重代价:
经济输血:每月给朝鲜3万吨原油、200万吨粮食(占朝鲜缺口的40%),外加现金,总价超200亿美元,相当于朝鲜2022年GDP的80%;
技术转让:提供S-400防空系统、“铠甲S-1”导弹生产线和伊斯坎德尔战术导弹技术,直接催生了朝鲜“金君玉英雄”号核潜艇等尖端武器;
政治庇护:在联合国多次否决对朝制裁,还签了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》承诺军事保护。
这场交易表面双赢,实则暗藏三重危机:
第一,朝鲜快被掏空了。1200万发炮弹接近其库存总量的70%,再供下去可能掏空自家战备能力。精锐部队的高伤亡更动摇政权根基——当每月2000美元(相当于朝鲜平均工资40倍)的卖命钱,换回的是36%的伤亡率,士兵的家人还能沉默多久?第二,俄罗斯背不动长期账单。每年光支付朝军工资和物资就要40多亿美元,而俄财政赤字已达GDP的4.8%,西方还在加强石油限价,现金流越发吃紧。更麻烦的是技术转让反噬:朝鲜拿到导弹技术后试射“火星-18”洲际导弹能够威胁美国本土,逼得韩国加速部署“萨德-2”,日本将军费飙升至GDP的2.5%——这些连锁反应都在破坏俄罗斯与中日韩的关系。第三,战场实效远低于预期。尽管朝鲜援助缓解了俄军弹药荒,但根本困境未解:美国智库数据显示,俄军现在每天平均推进仅50米,为二战以来最慢速度;为占领乌国土1%的土地,已损失2000辆坦克、3000辆装甲车和25万士兵。西方制裁更持续放血:俄军工受芯片断供所困,月产坦克跌至30辆以下;能源收入降了40%,国内50多个城市因强征囚犯参军爆发抗议。
更严峻的是,朝鲜的豪赌正把东北亚拖入危险漩涡。当朝鲜将8个炮兵旅压向三八线,韩国重启核潜艇计划,日本突破“集体自卫权”限制时,中国被迫两面应对:既要防半岛冲突外溢,又担忧俄朝军事合作侵蚀中俄互信。尤其当5000名朝鲜工程兵进入俄远东修建军事设施,直接威胁中国东北安全,中方已加强边境管控并限制对朝能源出口。
这场交易如同两个缺氧者互相输氧——朝鲜用炮弹和士兵换生存资源,俄罗斯用技术和粮食续命战场攻势。但现代战争史上,从无国家能靠外部输血赢下消耗战。当乌克兰用钢筋水泥筑起千里防线,当西方军工厂产能爬坡至每月10万枚炮弹,时间正站在俄罗斯的对立面。金正恩赌的是俄罗斯必胜、西方必溃,可现实是:当库存炮弹打光,当三万士兵伤亡过半,当东北亚危机点燃,平壤手中的筹码还能剩下多少? 而最大的代价,永远是那些被卷入大国棋局的无名生命。
线上股票配资专业,股票配资工具,配资炒股入门知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