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月的沂蒙山区,万木葱茏,瓜果流香。7月20日,山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“鱼翔梦渚”暑期社会实践团循着蝉鸣与果香,踏入沂水县泉庄镇——这个曾经“四塞之崮、舟车不通”的沂蒙腹地。他们带着问卷与教具,以家访丈量民情,用支教点亮童心,在阡陌纵横间探寻乡村振兴的“泉庄答案”,用青春的笔触记录一场正在发生的山乡蝶变。
从“四塞之崮”到“网红打卡”:产业密码
产业兴则乡村兴,泉庄镇的振兴密码首先藏在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里。“以前守着几亩薄田过日子,现在景区建起来,俺家拆迁后住上了新房,门口摆个小吃摊,节假日一天能挣小一千!”在与武晨淼妈妈的交流中,这样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。
据王子萱爸爸说,即使没有大型工厂、青年劳动力大量流失,依托当地生态资源,泉庄镇将旅游业作为突破口,景区周边村民纷纷转型经营餐饮,昔日闲置的农房也变成了“网红打卡点”,泥土路蜕变成了游客往来的致富路
展开剩余69%一只桃子的千里旅行:云端销路
农产品销售的“数字翅膀”更让乡村经济焕发活力。“以前桃子熟了愁销路,现在手机架起来,直播开起来,快递车直接到地头!”村民口中的变化,是泉庄镇农产品销售模式的生动转型。
实践团在调研中发现,当地少部分村民已熟练运用直播电商,将桃子等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,“网红带头人”张小四更是通过生动的田间直播,带动全村形成“种植+直播+物流”的产业链,让“泉庄味道”香飘千里。每逢清明、初一等节假日,景区人流如织,研学团队、公益献血等活动接连不断,路边摊位前人头攒动,村民的“钱袋子”实实在在鼓了起来。
但大部分不会使用直播电商的农民在数字时代明显滞后:他们或是对着智能手机的按键一头雾水,连基础的直播操作、功能调试都难以掌握;或是面对直播流程中的上架商品、处理订单、对接物流等环节束手无策,无法将商机转化为实际收益。
因此,当地直播电商发展的挑战在于让这部分农民掌握数字技能,而非仅依赖少数 “流量网红”。当前,虽有张小四等 “网红带头人” 通过田间直播成功带货,单场销量破万斤,但多数农民仍面临 “不会播、不敢播、播不动” 的困境,依旧停留在传统销售模式中。这一局面的瓶颈主要在于中老年农民技术不足、存在流量焦虑,且乡村缺乏既懂农业又懂电商的专业人才。
要打破这种困境,需构建可持续的赋能体系:开展“手把手”培训,帮助农民熟悉直播相关操作;推行“以强带弱”互助模式,让“网红带头人”带动更多村民参与;引进“乡村电商经纪人”,为农民提供专业的运营指导。展望未来,当更多农民能自主运用数字工具,泉庄镇的“桃子经济”将从“个别网红爆款”升级为“全民可持续增收”的生态,届时会涌现出更多农户直播间,让“泉庄味道”真正香飘万家。
课堂星火:支教点亮未来之光
教育兴则未来兴,支教课堂里藏着乡村振兴的希望之光。在泉庄镇的支教点,实践团成员们开设了作业辅导、科学小实验、沂蒙精神宣讲、安全教育、英语启蒙等多彩课程,用青春活力点燃乡村教育火种。
“刚开始只有几个孩子来,现在每天都坐得满满当当!”实践团成员笑着说。通过互动游戏、分层辅导提升效果。当地妇联主任李名媛——李铭泽的妈妈对支教活动赞不绝口:“孩子们玩手机的时间少了,跟着老师学知识、长见识,我们家长也能多陪陪孩子,这活动办得真好!”
同心绘蓝图:一线干部与青春接力
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,离不开基层力量的坚实支撑。调研中,实践团深切感受到泉庄镇基层干部的担当作为:驻村干部扎根一线,精准对接村民需求;诸葛书记心系发展,积极为支教团队协调资源、搭建平台,正是这样上下同心的合力,让乡村振兴的蓝图在泉庄大地逐步铺展。
“原本以为乡村是艰苦的模样,来了才发现这里有新民居、新产业、新希望。”实践团成员感慨道。目前,实践团的支教活动仍在继续,这段与乡村同行的时光,已成为他们青春里最深刻的印记。
从产业旺到教育兴,从村民笑到乡村美,沂水县泉庄镇的振兴故事正在续写。而像山东理工大学“鱼翔梦渚”实践团这样的青春力量,正以实际行动扎根乡村、服务振兴,让青春之花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绚烂绽放。
文稿:金瑞萍 刘海敏 王展笑
发布于:山东省线上股票配资专业,股票配资工具,配资炒股入门知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